正说着,一队报童跑过码头,挥舞着新出的《工部铁路特刊》:“快看最新消息!南京站选址确定啦!附详细路线图!“

瞬间被人群包围的报童急得大叫:“三文钱一份!先到先得!“脚夫们竟纷纷掏钱,粗粝的手掌小心抚平报纸,指着上面的示意图热烈讨论起来。

河面上,一艘艘货船的桅杆间也传递着报纸。船老大们盘算着:“等铁路通了,咱们的船专跑支线河道,照样有赚头!“

夕阳西下时,城北贫民窟的张大娘正用报纸糊墙。她不识字,却把印有铁路工人合影的那面仔细贴在床头。小孙子趴在被窝里,指着照片问:“奶奶,这些叔叔在干什么呀?“

“在给咱们修福气呢。“张大娘摩挲着报纸,“等火车通了,你爹从矿上回来就方便了“她忽然想起什么,从炕席下摸出个布包,里面整整齐齐迭着三个月来的铁路专题报导。

腊月二十三,小年夜的炊烟裹着芝麻糖的甜香,飘荡在京平铁路工地上空。

滁州段工棚外,伙夫老陈抡着铁勺敲响一口倒扣的铁锅:“领年货喽!“

工人们呼啦围上来,只见地上堆着朝廷发下的年礼——每人两斤五花肉、一包辽东来的海带、半斤芝麻糖,还有用红纸包着的三百文“节勤钱“。

“乖乖,这肉膘厚得能照见人影!“石匠赵大锤拎起自己那份,咧着嘴笑,“今年回家,可得让婆娘见识见识啥叫'官家肉'!“

文书先生临时搭起的案桌前,排起了长队。工人们攥着刚发的饷银,等着代写家书。小工刘二狗涨红着脸:“跟俺娘说,明年咱就坐火车回去!听说一个时辰能跑八十里!“引得众人哄笑。

工地角落,几个河北籍的工人正用枕木边角料刻小木马。“给娃当新年礼。“老木匠张德全眯眼打磨着马鬃,“等通车了,带他骑真马去火车站瞧稀罕!“

秦淮河两岸的商铺早挂起了红灯笼,“庆铁路贯通“的横幅与“喜迎新春“的彩幌交相辉映。绸缎庄掌柜王守财捧着《商报》念给伙计们听:“'朝廷预计将明年三月开通首班火车!这样算起来再有几个月火车就开始了啊!“

城东集市比往年热闹十倍。卖年画的摊子上,火车图成了新宠,小贩吆喝着:“买张'铁龙迎春',来年路路通!“扎纸马的匠人临时改行,用竹篾编起火车模型,眨眼间被抢购一空。

礼部衙门里,书吏们正忙着往红封套里塞“铁路功勋券“。周主事叮嘱道:“凡是参与修路的工匠,凭此券可兑五斤白面!“忽然驿马飞驰而来,送来加急公文——工部提议在年节期间开放已完工的南京站台,供百姓参观。

皇宫城内的新气象

腊月二十八,皇宫前摆出了十口丈余长的铁锅。御膳房总管尖着嗓子宣布:“圣上恩典,赐百官'铁路团圆锅'!“锅里炖着从辽东经铁路快运来的鹿肉,混着关外的冻蘑,香气扑鼻。

六部官员们也换了新气象。户部侍郎一官员逢人便说:“待铁路开通了,老夫要坐公务专列巡查漕运!“连往日最古板的礼部老学究,也偷偷让仆役去买火车模型,说要给孙儿“开蒙识新物“。

夜幕降临时,南京站试验段的铁轨旁,忽然亮起千百盏灯笼。工部官员领着百姓们踩过铺了红毯的枕木,孩童们兴奋地摸着冰凉的钢轨。卖糖瓜的老汉在站台边支起摊子,笑呵呵道:“这儿风水好,老汉我也沾沾铁龙的喜气!“

沿线的村庄里,百姓们纷纷朝着铁路方向摆出香案。白发老者带着全家叩拜:“求铁龙保佑来年风调雨顺!“而铁路工棚中,留守的工人们正围着火炉包饺子,有人忽然笑道:“等咱们修完全程,这火车啊,准比饺子下锅还快!“

腊月二十八,南京城东,淮西勋贵聚居的街巷本该张灯结彩,可今年却显得格外萧索。

朱漆大门前的冷落

武定侯府门前,管家搓着手呵出白气,眼巴巴望着街口。往年这时候,送礼的车马早该排到巷尾,可今日除了零星几个卖炭的老汉经过,竟无一人登门。

“老爷,又退回来三份拜帖。“小厮低着头,捧着一迭原封未动的红帖。武定侯郭英阴沉着脸,一把抓过帖子,狠狠摔在桌上:“好一个世态炎凉!老夫当年随太祖血战鄱阳湖时,这些人还在穿开裆裤呢!“

后院祠堂里,郭家子弟默默跪着祭祖。供桌上的三牲比往年少了一半,连蜡烛都换成了普通红烛,再不见往年御赐的龙涎香。

长孙郭晟偷瞄着祖父铁青的脸色,小声嘀咕:“听说徐家今年连宗族宴都取消了……“

临淮侯府内,李景隆独自坐在花厅里,面前一桌酒菜早已凉透。他举起酒杯,对着空气虚敬一下:“诸位同僚,李某先干为敬。“一仰脖灌下辛辣的酒液,却呛得咳嗽起来。

管家蹑手蹑脚进来:“侯爷,常家三公子托人带话,说是染了风寒……“

“放屁!“李景隆突然暴起掀翻桌子,瓷盘哗啦碎了一地,“前日我还见他在醉仙楼喝花酒!“吼完却颓然坐倒,盯着墙上那幅《鄱阳湖大战图》发呆。画中意气风发的年轻将领,与镜中鬓角斑白的中年人早已判若两人。

腊月三十,雪粒子簌簌地砸在凉国公府的青瓦上,檐下的冰棱如刀般垂挂,在风中发出细微的脆响。

府门前的石狮子早已被积雪覆盖,无人清扫的台阶上连个脚印都没有。往年这时候,蓝玉的亲兵、旧部、门生故吏早该挤满了前院,敬酒的、送礼的、求办事的络绎不绝。可如今,偌大的国公府冷清得像座坟墓,只有老管家佝偻着背,在廊下点了一盏孤灯。

蓝玉坐在偏厅的炭盆旁,一壶烧酒,一碟冷掉的酱牛肉。他没有像从前那样拍案怒骂,也没有摔杯砸碗,只是沉默地倒酒,一杯接一杯地喝。

炭火噼啪,映得他半边脸发红,另外半边却隐在阴影里。他的胡须已经花白,眼角的皱纹深如刀刻,可那双眼睛却比年轻时更加锐利——只是不再有当年的狂傲,只剩下一种近乎冰冷的清醒。

老管家小心翼翼地推门进来,低声道:“国公爷,厨房问……年夜饭还按旧例准备吗?“

蓝玉没抬头,只是盯着酒杯,半晌才嗤笑一声:“旧例?三百人的宴席?现在府里还剩几个活人?还会有多少人来吃我这凉国公府的晚宴?“

管家不敢接话。自打蓝玉被削爵革职,府上的亲兵被调走大半,幕僚散尽,连厨子都跑了一半。如今偌大的国公府,除了几个跟了蓝玉几十年的老家奴,几乎没人愿意留下。

“随便弄点吧。“蓝玉摆摆手,“炖锅羊肉,蒸条鱼,再烫壶酒。“

管家刚要退下,蓝玉忽然又叫住他:“老赵。“

“国公爷还有什么吩咐?“

“依旧给我做三百人的宴席,活人不来,那就给我那些死去的弟兄、义子吃!”

“快去!”

“是是,老奴这就去办!”

窗外隐约传来远处街巷的爆竹声,孩童的嬉闹声,还有不知哪户人家宴客时的划拳声。蓝玉听着,忽然想起去年今日——他还在军中大帐,和麾下将领痛饮,酒酣耳热时,他拍案而起,高喊“大丈夫当提三尺剑,立不世之功“,满帐将士齐声应和,声震屋瓦。

而现在,他连个能喝酒的人都没有。

他伸手摸了摸腰侧——那里原本该悬着他的佩剑,可如今空空如也。太上皇革他职时,连他的将印和御赐宝剑一并收了回去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小说推荐:【长城中文网】《捡垃圾》《一群原神coser穿到名柯世界之后》《奥特曼:原来这边是简单模式》《谁教你这么御兽的》《什么年代了,还在传统制卡》《临安不夜侯》【新棉花糖小说】《泼刀行》【花瓣小说

过命小说【guomingxs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大明:如此贪的驸马,朕杀不得?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+
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

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

黄天秩序
苍天已死,黄天当立!岁在甲子,天下大吉!这是一个穿越者继承大贤良师传承,推翻腐朽东汉帝国,建立全新星汉帝国,给诸天万界带来黄天秩序的故事。吕布戟灭神明,带来诸神黄昏。关羽刀斩邪魔,诛灭万界不平。“神罗是罗马,绿罗是罗马,这星汉怎么就不是大汉了!”——大贤良师丶万军之主丶万界先行者丶穆易。ps:这应该是一片种田文(大概)群号698098706
历史 连载 312万字
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

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

天海山
【架空历史爽文,尽量贴合原时空】人在法兰西,刚进凡尔赛,身份王太子。唯一的问题是,现任国王是路易十六,两年后就会被咔嚓……既然老爹和大臣们都靠不住,只好自己动手整顿法兰西了!先随便赚点小钱,解决困扰国家上百年的财政危机。再狠狠敲打心怀不轨、谋图夺权的贵族们。然后抄了占据大量土地不劳而获的教会。工业、科技、农业、商业齐头并进,我,就是法兰西最伟大的王太子!那一年,小英子纠结同盟大军压境,我直接端了他
历史 连载 182万字
黜龙

黜龙

榴弹怕水
此方天地有龙。龙形百态,不一而足,或游于江海,或翔于高山,或藏于九幽,或腾于云间。一旦奋起,便可吞风降雪,引江划河,落雷喷火,分山避海。此处人间也有龙。人中之龙,胸怀大志,腹有良谋,有包藏宇宙之机,吞吐天地之志。一时机发,便可翻云覆雨,决势分野,定鼎问道,证位成龙。作为一个迷路的穿越者,张行一开始也想成龙,但后来,他发现这个行当卷的太厉害了,就决定改行,去黜落群龙。所谓行尽天下路,使天地处处通,黜
历史 连载 502万字
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

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

鲇鱼头
来自西伯利亚的北极熊裹挟寒流一路南下。面对全世界的质问,乔治理直气壮:我蛮夷也!
历史 连载 266万字
亮剑:团长你给我留点

亮剑:团长你给我留点

浮云里的风
李晋重生亮剑世界,成为新一团的一名小排长,并获得了战备系统,只要打鬼子,就可以获得贡献点兑换武器和粮食。面对如此诱惑,他果断带着手下去打鬼子,武器换了一批又一批,当李云龙知道后,直接跑过来打劫。“团长
历史 连载 496万字
晚明海枭

晚明海枭

朱楼醉茶
明末什么最重要?钱财!有钱才能爆兵,有兵才能争霸。所以林海早早就确立了目标,先垄断马六甲海峡以东的海贸,再殄灭建虏、扫清流寇,捎带手在东瀛南洋搞搞殖民。当然,还要把半截入土的大明埋了,新的帝国就建立在晚明的坟场上,充分吸收这具腐朽躯体中所蕴含的养分。商帮行会、市镇经济、侈丽风俗、市井文化……当晚明社会的这一切和具有海洋基因的新生政权相结合,这将是一个不一样的帝国。
历史 连载 42万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