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蒙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过命小说guomingxs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诛灭刘武周(3)
刘武周占领晋阳后,士气大振,立即派部将宋金刚攻陷晋州,进逼绛州,直捣龙门。宋金刚确实是一员虎将,一路冲杀,打到翼城、绛县一带,迫使唐军节节后退。兵锋所至,几乎横扫了整个黄河以东。此时唐军境遇十分不妙,仅固守虞州(今山西运城)、泰州(今山西万荣)等区区几个城池。在刘武周的强大攻势之下,原来追随李渊的一些地方首领也开始反水,纷纷改换门庭,投入刘武周的怀抱。另一方面,占据蒲坂的隋将王行本也与刘武周联起手来,互相呼应,对唐军形成了夹击之势。一时,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,形势对李渊来说变得十分严峻起来。
李渊害怕了。
他说:“贼势如此,难与争锋,宜弃大河以东,谨守关西而已”。
他认为现在敌人力量强大,不能与之抗衡,如果硬拼的话,后果不堪设想。不如暂且放弃黄河以东的地盘,退守关西,保住自己的老本。
这个策略比较保守,但也不无道理,所以附和的人很多。关键时候,李世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:“太原,王业所基,国之根本;河东富实,京邑所资。若举而弃之,臣窃愤恨。”
他认为晋阳是成就帝王大业的根基,应该坚决夺回。而河东地区物产丰富,可以提供必需的物资。如果放弃了,就会断了自己的物资供应,到时候,你想守关西也守不住。
李世民的分析具有前瞻性。为了打消李渊的疑虑,他主动请缨,亲率三万精兵,讨伐刘武周以光复晋阳。李渊斟酌再三,最终同意了李世民的意见,尽发关中之军,令李世民统率前往征讨。
武德二年(六一九年)十一月十四日,天气十分寒冷,黄河结了一层厚厚的冰,这为唐军过河提供了便利。李世民率军从龙门顺利渡过黄河,在绛州西南的柏壁屯兵,与宋金刚的主力部队对峙,由此拉开了柏壁之战的序幕。
刘武周是个地方军阀,或者说是个土皇帝,他在治军方面缺少章法,所以军纪比较混乱。在他率领大军席卷河东之时,军队士兵俨如土匪一样,大肆烧杀抢掠,给当地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,连当地的的那些地主豪强头面人物也未能幸免。于是那些势力较大的的地方头头们就相互联合,结寨自保,以对抗刘武周的侵扰。
相反,唐军则表现出了正规军的良好素质,一路上军纪严明,秋毫无犯。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大伙一看,刘武周就是祸害,而李世民的唐军才是人民的军队,于是自觉自愿地站到了李世民一边。不仅有许多的青壮年主动参军,更有一些大户人家主动捐款捐物,贡献粮食。所以,李世民到达柏壁之后,尽管后勤供给出现了问题,但因为当地民众的支持,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。而大量的粮草储备,让李世民在战争中拥有了足够的底气。
毛主席说“兵民是胜利之本”。从历史的经验来看,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兵员数量、武器装备,而是民心和民意。
在军粮问题解决以后,李世民变得十分沉着,也十分自信。为了消耗敌人,挫其锐气,等待最佳的战机,李世民下令休兵秣马,坚壁不战。同时又不断地派遣小股部队去袭击宋金刚的补给线,跟宋金刚软磨硬泡。
与此同时,李渊又遣永安王李孝基等攻打夏县的吕崇茂,用以策应李世民。吕崇茂势单力薄,就向宋金刚求援,宋金刚派大将尉迟敬德、寻相前往救援。李孝基不是尉迟敬德的对手,被打得大败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